首页 > 焦点 >

小巨人城市图谱③丨上海“先发制胜”锁定长三角专精特新第一城苏杭宁先进制造

发布时间:2022-07-25 16:43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16506  会员投稿

解读长三角小巨人企业的培育。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也使得长三角各城市成为专业化,新型企业培育和成长的热土。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最近几天整理的国家级专,特,新小巨人企业30强城市名单显示,长三角有7个城市入围,分别是上海,宁波,合肥,杭州,苏州,南京,杭州,依次排名第2,3,11,13,23,24,29位长三角7个城市共有315家企业进入工信部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占全国总数的15.9%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优势突出,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为专业化和新型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同时,长三角地区从事创新,R&D等领域高端人才聚集,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最近几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也给长三角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宁波,苏州等城市,既能发挥制造业优势,又能享受到来自中国现代服务业最发达城市上海的溢出和辐射效应这些因素的叠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三角专业化和新型企业数量的增长

上海先赢,宁波分化很深。

GDP方面,上海已进入四万亿俱乐部行列,2021年GDP总量为43214.8亿元苏州也迈过了2万亿的门槛,去年GDP达到22718.3亿元此外,杭州,南京,宁波,合肥四市2021年GDP均在万亿元以上,湖州是七市中唯一一个GDP未超过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3644.9亿元

长期以来,上海被公认为是一个以大型国企为经济支柱的城市但实际上,上海也是专业化创新理念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之一早在2011年,上海就率先启动了培育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工程如今,专注于根深蒂固的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始在上海涌现

从分析来看,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专业化和新型企业的培育提供了空间入选的上海市重点小巨人企业大多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以及文化创意,科研教育等专业服务业

同时,上海强大的科技实力也使其有足够的潜力建设一个专,特,强的城市从高科技企业的数量和R&D投资的强度来看,上海在长三角七个城市中一骑绝尘2021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7万家,上海是7个城市中唯一R&D投资强度破4的城市,达到4.1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专业化,特色化的新企业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上海的央企,国企抗衡,但在新兴领域,子赛道上拥有灵敏的嗅觉,有利于为上海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活力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专业化,新型企业相对于其他中小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上海要锚定制造业优势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3+6产业体系,鼓励大企业,科研院所,专新企业形成联动,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新技术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的经济实力在长三角城市中并不突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也略逊一筹2021年,宁波高新技术企业3919家,也是7个城市中唯一RD投入强度未达到3%的城市,占比2.85%但宁波在30强榜单中超过了苏州,杭州,南京等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更强的长三角城市,以71家企业排名第三

宁波的制胜之道是什么可能体现在专,精,专,新四个字上长期在制造业打拼,注重细分赛道,造就了宁波在中国制造业的独特地位

此前,在工信部评选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宁波以63家入选企业位列全国第一,已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今年,宁波市经信局对384家制造业专,新企业的分析数据显示,在这些企业中,主导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有110家,占28.65%,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有262家,占比68.23%总的来说,这些专业化的新企业大多长期以来一直是细分领域的冠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宁波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形成了明显的集群效应和先发优势,其在梯度培育,政企对接等方面的经验可供其他城市借鉴后续要继续坚持自己的专精之路,发挥深耕细分赛道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库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为争创专,特,强城市注入充足的后劲

江苏,杭州,南京以先进制造业为主。

杭州,苏州,南京在专业化,新型企业的培育上也值得商榷杭州共有28家企业入选,位列榜单第13位,苏州和南京入选19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排名第23和24位

从科技创新能力来看,三个城市都很突出苏杭宁2020年R&D投资强度分别为3.78%,3.59%,3.48%,2021年,苏州和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分别为11165家和10222家截至2021年底,南京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800家

从产业优势来看,三市最近几年来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发展迅速,这也为苏杭宁三市专业化,新型企业的培育壮大奠定了基础根据CCID研究院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城市100强排名,苏杭和南京依次位列第3,第4和第5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苏州的制造业有多年的积累最近几年来,苏州的工匠精神更加凸显苏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市共有工业企业16万户,涵盖35个大类工业,167个中类工业,491个小类工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充分融合,规模优势突出,为专业化,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苏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苏州累计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7家,均居江苏省首位具体来看,苏州入选的重点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在地方优势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苏州相比,杭州和南京的制造业比重偏低以杭州为例2021年,杭州GDP 1.81万亿元,制造业比重仅为30.31%,下降了19.69%

这个数据的背后,其实是杭州制造业发展的迭代创新,试图重塑制造业优势这一点从杭州2019年提出的新制造计划就可以看出来杭州提出,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再造杭州发展新优势,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从入选的杭州市重点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的行业来看,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行业的企业较多,与杭州市制造业产业链方向一致。

杭州以专业化创新为方向,最近几年来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特色工艺制造等细分领域逐渐取得优势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杭州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规模已排在深圳,上海,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四2021年,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5亿元,同比增长25.7%

与杭州类似,南京也曾面临制造业附加值下降的困境,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专业化和新型企业成为突破口南京的专业化,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截至2021年底,南京拥有11家全国单项冠军制造企业,44家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12家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下,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可以享受上海经济和产业的辐射引领作用,也可以共享科研,教育,人才等优质资源,在培育专业化,新型企业方面实现联动发展此外,长三角各城市围绕重点产业,以补充和强化产业链链条的思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可以塑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长的动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责编:许一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