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梁平博物馆:一方文化瑰宝的生动缩影

发布时间:2021-10-20 14:24      来源:网络  阅读量:11187  会员投稿

梁平自古人文荟萃,民间艺术精彩纷呈,拥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极富魅力的民间艺术在梁平薪火相传,不仅体现着梁平人民的聪明才智与美好追求,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位于都梁新区的梁平博物馆,常设“梁平春秋”与“缤纷非遗”两大主展厅。其中,“缤纷非遗”展厅,采用“5+N”结构布局,分为“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与“非遗荟萃”六大单元,展出藏品100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活态展演、互动参与、实物及模型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多样的展陈形式,深入解读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项目特色、文化内涵与保护传承等,是感受梁平缤纷灿烂非遗文化的不二之地。

来到梁平博物馆的“缤纷非遗”展厅,宛如步入一条“时光隧道”,恍惚间开启了一场关于梁平非遗文化的“时光之旅”。沿着指示牌走进“梁平木版年画”展示单元,入眼便是造型古朴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的晚清民国木版年画以及梁平新年画,让人过目不忘。这是为庆贺年节而雕版印制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品,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欣赏完年画作品,还可以看到一组组惟妙惟肖的雕塑,是博物馆为能更加生动地展示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所复原的年画作坊。其中,挑选了几个关键技艺进行重点展示,表现的是梁平木版年画以二元纸为原料,经过蒸纸、选木与雕版、多层套印等工序,从刷房中诞生的过程,可让游客深入探索梁平木版年画背后的制作故事。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这说的便是梁平竹帘。梁平竹帘,其历史已逾千年,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美称。

在“梁平竹帘”的展示单元中,一幅幅人物花鸟竹帘画栩栩如生,无一不是精工细作,虽历经岁月洗礼,但色泽鲜艳如初,可见古人技艺之高。位于展厅中间的是一座大型纺织机,长3.1米、宽1.9米,产于20世纪50年代,用于编织巨型竹帘,需4人以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密切的配合衔接才能完成织帘。由此,便可窥见梁平竹帘制作工艺之精细。

“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皆是流传于梁平境内的民间音乐形式,也是闪耀在梁平非遗文化长河中的璀璨之星。在各自的展示单元内,不仅对其起源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还展示有戏服、乐器、乐谱。再往前,一个古朴的戏台出现在眼前,这里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循环播放梁山灯戏与梁平癞子锣鼓的经典剧目,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梁山灯戏与梁平癞子锣鼓的欢快与生动。

除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梁平区还拥有2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习俗、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体育等多种类别。

在“非遗荟萃”单元内,重点展示有梁平竹雕、梁平土陶、梁平蓝印花布、礼让草把龙、梁平接龙习俗等部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梁平这片土地,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都梁儿女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置身“缤纷非遗”展厅内,信步品鉴,每一步都踏着深厚的历史足迹,每一眼都是令人啧啧称奇的非遗瑰宝。这里是梁平非遗文化的生动缩影,闲暇之余,不妨畅游其间,身临其境感知梁平的历史文脉,品味梁平这座城的独特韵味。

(责编:沐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