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70城房价首次普跌年内月均调控超50次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1-10-23 10:43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976  会员投稿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70城房价数据。经过整理发现,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缩减势头不减。其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四连减”,9月份仅有27城上涨;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六连减”,9月份仅有17城上涨。四季度房价咋走?价格战来了?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房价逾6年来首次普跌

国家统计局70城数据显示,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平、跌城市数分别为27、7、3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平、跌城市数分别为17、1、52。

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3%转为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有分析指出,9月份房价,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均为逾6年来首次出现普跌。

“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9月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1%,2015年5月份以来首次下跌。换句话说,这是77个月以来首次下跌。”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要高度重视此类数据走势,明确认识到当前房价的矛盾,警惕房价从“过热”转为“过冷”的风险。

“当下房价已经是2015年2月后,数据最差的一次,而且从普涨到普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9月份二手房数据第一次出现52城下调现象,下调成为市场绝对主流。“新房、二手房环比最高涨幅也全部低于0.6%,也是2015年来首次出现。”张大伟进一步指出。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称,9月,作为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面临三道红线重压之下的房企为了加速回款,促销优惠行为不断,加之近期以来楼市调控频频升级,从加强限购限售到发布二手房指导价、打击学区房炒作等全国范围的楼市调控动作贯穿整个房地产行业,房企面临的销售压力加强,以价换量现象增多。

据中原地产统计,9月单月全国房地产调控累计62次,叠加1-8月的420次,2021年房地产调控次数刷新历史同期纪录,高达482次!计算到10月上半月,2021年房地产调控累计已经超过500次!平均每个月房地产调控超过50次,是历史以来的新纪录。

价格战来了?

展望后市,严跃进分析称,尽管近期有一些政策放松的表现,如信贷政策放松,但是其要真正影响市场基本面,是有时间滞后的。从降温周期的历史规律看,往往会持续8个月的时间。“当前房地产市场明显进入降温周期。要密切关注降温周期中各类市场交易,注意风险的把控,防范各类价格过快下跌或市场恐慌情绪。”严跃进进一步指出。

“整体看,全国一二线热点城市价格有可能出现价格战。”张大伟给出如此判断。

张大伟分析称,二手房价格更反应市场真实情况。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二手房市场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占据了市场成交量的80%以上,相比新建住宅的价格调控,二手房房价调控是过去的市场空白点,从深圳等城市开始,重启定价调控,最近已经有超过9城市针对自媒体、中介、二手房业主,开启一轮定价调控。

预计四季度全国大部分城市将进入明显的调整周期,在成交量冰冻影响下,如果从10月开始,房贷没有明显放宽,价格战将成为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关键词,张大伟进一步分析说。

严跃进也认为,二手房市场降温的趋势会更加明确,从本轮市场降温看,也先于一手房市场。“对于此类市场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虚高价格交易有风险,也不现实。本轮楼市管控相比过去,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要严管房东的高价挂牌行为。”严跃进表示,二手房价格去泡沫的工作持续开展,有助于二手房市场回归平稳态势。

贝壳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10月监测的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10月房贷利率回调是年内首次环比下降,代表着信贷环境有所改善。

报告指出,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四季度住房信贷投放将回归“平稳有序”,对首套置业客群、卖一买一的改善客群予以保障和支持。一方面房贷利率下调的城市范围将扩大,另一方面放款周期将有所缩短。信贷环境的边际改善有利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刚需群体入市启动换房链条,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也指出,近日央行多次召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多有提及,强调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呈现出一定的政策微调迹象,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或将会对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市场低迷情绪起到重要作用。

(责编:夏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