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用全球视野观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1年10月3日起,4集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每晚《探索?发现》栏目中播出,在国庆长假期间,带领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即可领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无穷魅力。
在国际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首次将大足石刻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对照,揭秘大足石刻的历史,穿越古今,观照中国文化的前世,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全片用深厚的人文精神烘托,令观众看得见大足石刻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大足石刻的创建者、发现者、研究者、保护者们的伟大情怀。
何谓“大足”?何以“大足”?
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和绝唱
千百年来,大足石刻仿若一位隐逸者,深居于重庆的山峦之中。其实,作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大足石刻,远比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隐逸者”更为鲜活灵动。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艺术总监、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就表示,大足石刻的造像就像是相册一样,记录下了两宋时期世俗生活的情形。不同于其他很多石刻造像多以宗教神祇为核心题材和表现内容,根植于巴蜀文化沃土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合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穷工极变,以其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创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极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成就了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和绝唱。
如此惊艳的石刻造像,其开凿历程也历尽千辛万苦。千百年前,勤劳聪慧的巴渝先民,在山峦叠嶂间,以刀斧浸润热汗,以锤錾抹蘸沸血,凿石攻璞,于大足的百里岩壁之上,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大足石刻,也雕凿出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的杰作。1947年,梁思成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向世人介绍大足石刻,即刻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震撼着全世界。然而,彼时战火纷飞的中国,却无力顾及大足石刻的开发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神州大地,大足石刻也开始渐露出她绰约的风姿。世纪之交,大足石刻迎来高光时刻——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多年砥砺经营下,如今的大足石刻已成为国家5A景区。
深度考据 历史为证
书写“影像论文” 描摹“文化地图”
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共分《愿者之力》、《山崖上的宋》、《美的守望》和《造像里的密码》四集,从艺术、美学、科技等多角度对大足石刻及其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对大足石刻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考量和研究。
从2020年5月开始,创作团队多次赴大足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并在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历时近半年的时间对创作大纲几易其稿,才最终确认拍摄方案。从2020年10月开始,创作团队开始在包括大足、乐山、成都、杭州、开封、北京、上海、南京、连云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在内的全国十多处地点进行实地拍摄。其中,在大足境内,创作团队不仅拍摄了大足石刻最具代表的“五山”,以及大足境内最早的尖山子石刻,甚至还深入到此前很少为人所知的小佛湾、古佛岩、舒成岩、妙高山、千佛岩等石刻造像群进行采景拍摄。
为了确保全片讲述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创作团队不仅在拍摄过程中采访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十多家研究机构的18位专家学者,还在后期撰稿和剪辑阶段,不断进行影片内容的调整、修改,以达到论述文字与影像之间的相互论证和匹配。最终,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之后,4集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的创作终于完成。
作为一部定位为“文化纪录片”的作品,《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没有简单地讲述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总导演曾欣表示,“我们并不是单纯在讲大足石刻的历史,而是在尝试用历史中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描摹出一份有关中国造像史、有关宋代、有关传统中国审美、科技等方面的文化地图。”因此,创作团队没有采用以历史推动叙事的方法,没有追求大而全的描述,而是以历史为逻辑的佐证,利用内在逻辑对故事讲述进行推动。
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
以“全球史观”打造大足石刻研究新高度
不同于以往讲述大足石刻的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首次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将大足石刻放置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和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是以“全球史观”从石雕艺术、科学技术、美学文化等多元角度进行综合解读的一次全新观照和研究。据梁碧波介绍,《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一片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住“站位高”“视野广”的创作理念。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创作团队在作品中以大足石刻为核心节点,呈现出诸多前所未见的精彩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
在探寻大足石刻的源起历史时,本片以赵智凤与大足石刻的关联及其生平为轨迹,横向勾连同时期世界另外两大建筑奇观——法国巴黎圣母院和柬埔寨吴哥窟,呈现出大足石刻在同一历史时期中杰出的艺术成就。
在呈现大足石刻的造像特点时,本片将大足石刻造像放置于宋代的历史大背景下,借由其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逐步还原展开一幅生动的两宋市井生活画卷,用鲜活的人物故事阐释大足石刻被称为“立体的《清明上河图》”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探寻大足石刻的美学价值时,本片将触角延伸至非洲艺术、玛雅文明、吴哥窟遗迹、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等世界各地,探寻全人类不尽相同的审美观和美学价值,并以此探求中国人如何在其中重新发掘自我定位,真正实现文明互鉴、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真正做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并以大足石刻的美学为原点,为当代文化传播探寻思考范例。
在探究大足石刻的“科技密码”时,本片采取古代科技与现代修复两条主线并行的讲述方式,既观照到两宋时期大足石刻营造期间中国领先世界、影响世界的力学、光学、透视学、水文勘测、冶炼、系统工程管理等相关科技,同时也观照到当代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文物修复思路,追溯中华文明的科学精神特质。
基于丰富的文献和实地考据,依托于扎实的理论及文献研究,4集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以多维的视角、国际化的表达,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超乎我们以往认知的大足,一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大足。有专家学者表示,《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不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而是“4篇关于大足石刻的专业学术论文”,相信这部纪录片的问世,将对提升大足石刻的文化品牌,提升大足石刻所在的重庆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