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科普|自行车运动损伤,我们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4-04-03 15:33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9158  会员投稿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健身器材之一。小时候,幼儿园小朋友骑带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长大工作了,都市白领会骑共享单车在地铁站和办公楼之间穿梭。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山地车、公路车、小轮自行车逐步走进了我们生活。大家逐渐从环法、环西、环意这类大环赛的观众,慢慢变成了自行车运动的参与者。但是随着自行车运动逐渐发展,大众参与度和竞技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自行车运动相关损伤慢慢浮现。在美国,就发病总数而言,自行车相关运动损伤是数量最多的运动损伤,接下来才是篮球(597224)和足球(372380)。自行车相关运动损伤一般可分为三类:人车交互相关;创伤相关;劳损性相关。文中我们将会逐一详述其发生机制和应对措施。

人车交互相关运动损伤主要指的是骑行者和车接触面ni及自行车尺寸变化对骑行者带来的影响,包括:脚踏相关;坐垫相关;握把相关;尺寸相关等。

骑行中,骑行车体重大部分都压在坐垫上,尤其是旅行自行车和山地自行车,由于骑行姿态较高,皮肤和坐垫间压力更大。因此长时间骑行,尤其是公路车,都会推荐骑手穿着骑行裤,避免坐垫对会阴区域的压迫。但厚实的海绵垫会导致会阴区潮湿,尤其是铁人三项运动员,游完泳后骑行。这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包括湿疹,毛囊炎,疖肿甚至皮肤溃疡。长期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增生形成囊肿,被戏称为“第三个睾丸”。治疗方法主要是暂停长距离骑行,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乳膏。预防方法主要有保持骑行裤干爽,清洁。骑行后及时洗浴更换衣裤。同时调整好自行车尺寸及坐垫宽窄。坐垫压迫除了引发局部皮肤问题,还可能压迫会阴区血管和神经。压迫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体重,第二是由于骑手常常需要保持低趴的冲刺姿势,这样就导致会阴区血管神经压迫较为明显。有监测阴茎的氧饱和度研究发现,骑行过程中,阴茎氧饱和度会出现显著下降,可能会下降82%。长期缺氧可能导致海绵体纤维化,导致阳痿。有研究显示,每周骑行超过400km的骑手,阳痿发生率高达24%。神经压迫也同样严重。8天500公里赛事运动员中有10%出现阴茎麻木,但针对17名骑车巡逻警察的研究发现其中16名都出现了阴茎麻木,这是因为很多骑手在初学阶段,尚未建立充足的下肢力量储备就开始长距离骑行,这样他们无法通过有力的踩踏分担坐垫上的压力。“骑行者综合征”就是特指会阴神经卡压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疼痛,烧灼感,性功能障碍甚至尿失禁。预防方式包括:调整骑行姿势,骑行中避免久坐,站立骑行等等。研究显示,站立摇车3分钟,就能有效恢复阴茎血供。就自行车而言,需要合理调整坐垫高低,宽窄及前后倾。尽可能选择后方呈V型,中间镂空减压的坐垫。对于握把来说,需要合理避免过大的前伸量及过大的落差。合理调配骑行量,大部分的会阴压迫症状都是一过性的,注意休息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骑行者的体重除了大部分由坐垫和下肢支撑外,骑行者上肢也需要承担约25-40%的体重。这导致手腕长时间压在车把上,可能带来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1927年,Stiefler就报道了“骑行者麻痹”特指自行车骑手出现的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紧随其后。80天4500英里环赛中,36%的运动员出现了手部神经麻木,其中11%为正中神经麻木。自行车运动中最常见出现的尺神经损害位于尺神经管,大多损伤为尺神经掌深支。这是一根混合神经,因此压迫后会出现尺侧两指麻木,甚至手内肌萎缩,爪形指。预防方式为骑行中常常变换握把方式,速降运动员骑行手套配备缓冲垫等。一旦出现症状,需要降低运动量,增加缓冲垫,减少前伸量或升高把立,合理选择握把宽度,山地车手可考虑开关式空气减震前叉。

长距离、高强度的骑行需要人与自行车完美配合。针对每个骑行者不同的生理解剖结构,将自行车合理调整,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表现和避免伤病发生。因此Bike?Fit应运而生。对于普通骑行爱好者,静态Bike?Fit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自学,自我测量,合理调整自行车参数。对于狂热自行车爱好者,还是推荐去专业自行车机构采用精密机器进行动态Bike?Fit。

随着骑行车努力的锻炼和自行车设备的升级,骑行速度越来越快。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意外,损伤释放的能量越来越大。尤其是现在,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速度快,常常无视交通规则,给骑行者带来相当大的危险。Baker针对85名大师俱乐部骑手研究发现,其中79%出现过外伤,33%需要住院治疗,15%需要ICU病房。44%为骨折,44%为头部损伤,其中34%出现一过性昏迷。69%的外伤都是单飞时出现的,剩下31%出现在车群集团中。单飞事故中,37%是和机动车碰撞,9%因为路况问题,10%因为单车机械故障(断前叉,爆胎)。致命性外伤多来自和机动车碰撞,在美国,每天都有2名骑手因此丧命,肇事方多为箱式货车或大型豪华轿车。事故多发生于黄昏。就笔者本人经验,在上海,最常见的骑行事故为电瓶车及骑行者自身未遵守交通规则。建议骑行爱好者平日锻炼骑行,尽量结伴骑行,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快递外卖行业密集区域骑行。

骑行中,意外创伤最常见发生部位为上肢损伤,按照发生率依次为:锁骨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胛骨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公路车运动最常见的骨折为锁骨骨折。骨折后,骑行者会感觉肩关节前方疼痛,随即出现局部畸形及皮下淤青。骑行者骨折后会不自觉地托举患者肘部,同时颈部及躯干向患者倾斜。锁骨骨折诊断主要依赖X光。手术指征主要为:短缩超过2cm,完全移位(1个锁骨宽度),无法复位的皮质背离。大部分骑行者锁骨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1周可以恢复骑行台训练,2-3周恢复户外骑行,6周回到赛场(笔者本人锁骨骨折后5周+4天作为主刀重新回到手术台)。山地车及小轮车最常见的骨折为桡骨小头骨折。骨折后,骑行者会感觉肘关节疼痛,前臂旋转疼痛并可能伴随卡顿感。桡骨小头骨折诊断和评估需要X光和CT。手术指征主要为关节面台阶超过2mm(另一说5mm)或桡骨小头外翻超过15度(另一说30度)。手术或保守治疗后,早期鼓励屈伸及前臂旋转锻炼,2周可以恢复训练,6周后恢复户外骑行,10-12周恢复山地及速降比赛。对于骑行者来说,肋骨骨折也很常见,如出现多根肋骨骨折,须警惕气胸及腹部脏器损伤。多根肋骨骨折骑手需要4-6周休息康复才能回到赛场。其他相对罕见的骨折脱位未一一列出详述,建议及时医院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遵医嘱治疗康复。

骑行成绩的提升依赖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但这也可能导致相应的运动劳损。和意外损伤多集中于上肢不同,骑行相关的运动劳损多集中于下肢。

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髂胫束综合征,指的是紧张的髂胫束和股骨外侧髁摩擦产生的无菌性炎症,症状包括疼痛,弹响。髂胫束综合征病因主要为急加速,上坡以及喜欢使用大号牙盘。骑行姿势而言,可能相关的是足尖朝内,过大或过小的踏板浮动及骑行中足部内旋。与跑步运动不同,骑手多为坐姿,所以髋外展肌力对髂胫束综合征发生影响不大,无需针对性训练。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骑行姿态,物理治疗,进一步可考虑超声引导局封注射,减量骑行。手术则包括了滑囊清理,甚至髂胫束Z成形(古老治疗方式,目前很少实施)。

膝前痛是骑手也是常见的就医原因。大部分的膝前痛都是髌腱炎、髌股关节病,或者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髌腱炎治疗方法类似髂胫束综合征,保守治疗包括减量骑行,避免爬坡,局封,冲击波,PRP及干细胞注射等。需要注意的是,骑行者如出现髌腱炎症状,需要观察其骑行姿态,避免骑行中,胫骨结节位于脚踏发力点前方。髌股关节病作为排他性诊断,需要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关节腔内积液及软骨下骨改变。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只能通过关节镜确诊,Barrio针对10名复发性膝前痛骑手关节镜发现,10人均存在软骨损伤。针对较为严重的髌骨软骨损伤,可考虑关节镜下微骨折,软骨成形术等。需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甚至关节镜下观察到的半月板损伤一般都与骑行疼痛无关,如无机械交锁症状一般不需处理。

除膝关节外,踝关节和髋关节也可能因骑行产生一系列损伤。骑行运动员常见的踝关节损伤为跟腱损伤。针对51名运动员持续4年的观察,其中5例跟腱腱病,3例髌前疼痛,8例髂胫束综合征。跟腱病主要病因是训练过度以及自行车调整不当。需要调整合适的坐垫高度,避免踩踏过程中足跟高度低于脚踏。髋关节劳损性损伤主要集中于髂胫束和大转子摩擦的位置。治疗方式与髂胫束综合征类同。此外,骑行运动员还可能出现髂血管闭塞,影响下肢血供。多因长时间坐姿引起,可利用CTA确诊,于血管外科门诊就诊解决。

综上可见,骑行是一项非常棒的体育项目,在有氧运动的同时,能够带我们见识更远的世界。但是同时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困扰。充分认识,寻求教练和运动医学医生的帮助并及时解决这些相关的运动损伤,能够有效缓解躯体疼痛和不适症状,延长运动生涯。

作者:张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责编:安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