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广东“藏粮于技”: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280万吨以上,加快解锁“数字+”新

发布时间:2024-09-22 19:25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4863  会员投稿

南方财经“AI+农业”课题组 郑玮 成都报道

机身由绿白红三色组成、配备有电动方向盘和高精度北斗/GNSS接收机、可实现24小时自主连续作业……9月20~23日,走进2024智慧农业博览会广东展区的观众将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台颇为醒目的农业机械设备。

这是由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研发的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播机,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份及泰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应用。各地推广应用结果显示,采用精量穴直播技术的杂交稻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常规稻亩产500公斤以上,比人工撒播、人工抛秧和人工插秧的成本节约分别达到50元、75元和125元以上。

而这仅仅是广东智慧农业版图的一个微小切面。

环顾广东展区,包括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播机在内,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业AI系统等颇具“未来感”的农业数字化设备举目皆是,串联起农业育种、养殖种植、仓储物流、产品销售、农事服务等全链条多个关键环节,也逐步为这座寸土寸金的经济大省搭起了一条保障粮食安全的“数字防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过去十年间广东粮食产量数据发现,从2014年到2023年,广东全省粮食产量已从1229.97万吨/年整体提升至1285.19万吨/年,单位产出量也从361公斤/亩整体提高至384.30公斤/亩。在严守耕地红线、连续三年实现耕地净增加的基础上,单位产能的提升进一步夯实广东实现粮食稳产增收的底气。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谋划制定《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加大力度拓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航天技术应用等更深度融入农业、农村领域。

作为改革开放后快速崛起的经济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带动土地需求持续增强,广东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在过去30余年间均经历了一段整体下降再逐步回升的U型曲线。近10年,这段U型曲线开始进入向上爬坡阶段。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虽然部分年份略有起伏,但总体来看广东粮食年产量已从2014年的1229.97万吨整体提升到2023年的1285.19万吨,粮食播种面积从2015年的3289.94万亩增加至2023年的3344.26万亩,粮食平均亩产量也实现从361公斤到384.3公斤的跃升。

要增加粮食总产量,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面积提升单产是关键。为此,近年广东也作出很多探索。位于广州黄埔大吉沙岛上的“隆平试验田”就通过引进、培育水稻良种,并应用一批数字化农业机械设备,推动水稻单产突破650公斤/亩。

作为广州市黄埔区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的重点应用场景示范基地之一,大吉沙岛由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联合打造。其中,大吉沙岛无人化智慧农场以罗锡文院士团队为核心,重点打造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和精准化作业,并探索开展自动化、智能化蔬菜栽植和收割作业。

在本届智博会上展出的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播机,就是支撑这座岛屿无人农场高效运转的农业机械之一。与人工撒播相比,应用这款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播机可实现亩增产10%以上增收100元以上,目前已在国内26省份及泰国等6国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机器2000台套以上,累计应用面积超2000万亩。

随着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变量施肥无人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一批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大吉沙岛无人化智慧农场目前已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机械化技术突破。而与之类似的水稻无人农场,罗锡文院士团队已在广东省内建设了7个。

与此同时,近年华南农业大学下属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分别在东莞、河源等地推广种植水稻“华航香银针”新品种,最高产量达到741.6公斤/亩,平均亩产也达到723.5公斤。

在此基础上,广东全省粮食年产量逐步稳定在1280万吨以上,其中2024年春收粮食产量实现71.66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长1.4%,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聚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全省多地试点建设无人农场外,数字化、智能化模式还进一步延伸渗透进广东农业发展链条的多个关键环节。

其中,为进一步提升供需对接效率、降低农事服务成本,广东现代农业服务平台于2021年7月上线,以生产托管服务交易为切入点,实现线上服务下单、合同签订、作业实施、作业验收、项目支付等全流程线上标准化管理。

目前,广东全省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已增至155家,已有61个县、285家服务组织入驻粤农服平台(粤农服APP),共创建订单13640笔,服务面积达197万亩,发生服务费超4.12亿元。

同时,广东还以良种良法数字化为实施路径,结合广东省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打造数字农技网院,共收录课程215个,总时长140个小时,实现线上学习、线上发证,并开设“数字+轻骑兵”农技服务田头课60期、专家线上行67期,制作农技短视频259期,累计服务超千万人次。

同样在本届智博会广东展区内亮相的还有由广东企业研发并逐步推向市场的AI智能虫情测报灯、智慧渔业管理平台、AI农博士智能助手等多款智能农业工具。随着农资行业发展变化,广东农资供应商正加快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深度参与“耕、种、防、收、烘、储、销”环节,为农户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谋划制定《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航天技术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农业、农村领域,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同时,广东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拓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建设,在全省遴选一批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应用典型案例,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新场景、数字乡村发展新标杆,为全省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南方财经“AI+农业”课题组:喻淑琴 李振 夏精棋 张梦琦 王敏玲 谢茂翰 黄丹虹 刘颖珊 蒋雅璇 赵娅楠 姚日媛 邱海玲

(责编:宋元明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