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959.3万人次清明假期北京文旅消费双增长
清明假期,北京市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文旅市场消费双增长。全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长3.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9万人次,同比增长45.6%;实现国际旅游花费7.4亿元,同比增长46.2%。
清明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626家文旅场所累计游客接待总量1338.5万人次,同比增长9.4%;累计营业总收入42166.6万元,同比增长7.2%。
其中,历史文化场所接待36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439.4万元。城市公园接待381.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5.0万元。商业街区接待33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606.0万元。自然山水场所接待54.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46.8万元。产业融合场所接待135.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86.2万元。文体娱乐场所接待67.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973.1万元。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是:王府井、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西单、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颐和园、天坛公园、前门大街、玉渊潭公园。
全市150个演出场所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225台877场,预计观众约24.9万人次,预计票房约1.02亿元,与2024年清明假期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预计分别增长约50%、55%、46%。
全市举办大型活动15场,共接待7.6万人次。张惠妹ASMR演唱会接待观众4.5万人次,潘玮柏狂爱2.0演唱会接待观众1.0万人次。第二十二届IJOY北京国际动漫游戏狂欢节接待游客0.4万人次,华夏家博会接待游客0.3万人次,梦次元动漫游戏嘉年华M31接待游客0.3万人次,北京城市文化服装展接待游客0.2万人次,万惠绮慕北京春季户外大型电音派对接待游客0.4万人次,海淀马拉松系列赛暨2025中国田径协会10km精英赛接待游客0.5万人次。
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80项421场,累计参与人次29万。与2024年清明假期相比,项数增长1.3%,场次增长1.8%,累计参与人次增长1.1%。
清明假期,恰逢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举办,市文化和旅游局特意推出“前门大栅栏·中国电影寻根游”“影都怀柔·拍摄场景文化游”等12条“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同时,还以“赏春花、看世遗、品文化”为主题,以北京中轴线、长城等世界遗产为核心点位,推出包括天坛公园、北京园博园在内的“北京春日10大赏花胜景地”。这些场所受到市民游客热捧,大家或结伴或全家出行,在此赏花、踏青、观影、消费,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假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